【口述历史】YMCA创办街童会,为失学儿童点燃希望

原文标题:《给失学儿童点燃希望的地方——记“广州街童会”》

载于《广州基督教青年会95周年纪念特刊1909-2004》

作者:龙家麟(曾任广州青年会艺联团契主席,励进会前期主席)

“街童会”的创办人是广州基督教青年会少年部主任干事赵捷声,“他是热心于(当时)学生爱国民主运动的青年”(见《广州青运史》第二期介绍),还有从上海地下学联来广州的黎克明(广州解放后任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


1948年暑假,我还是广州一中初中生,青年会少年部接受我做义工,任务是调查街头大量擦鞋童的失学原因、就学意愿、年龄段、聚居地、性别比例等。穷孩子上街擦鞋是做生意赚钱帮家糊口,搞调查不能白占他们的时间,只好付钱请他擦鞋,他边擦,我边问。少年部并不给钱,自己只好拿吃早餐的钱去付擦鞋费。当时就有同学问我:“莫非看上了哪位小女生?老把皮鞋擦得锃亮闪光!”


根据调查所得,广州劳动大众无力供给儿女上学情况严重,许多少年儿童上街卖报、卖菜、擦鞋,生活困顿、前途黯淡。少年部决定创办街童会,让这类街童上夜校念书。


1948年秋,“街童会”在广州招生,分借四间日校为四处会址:有河南大基头会龙里会文小学(名会文街童会,主任导师袁淑荘),基督教光孝堂(光孝堂街童会,主任导师徐庆华),青年会中学(取名联青民校,负责导师是青年会中学学生关葆添,该校导师全是青年会学生),高第街淑正小学(淑正街童会)。四校共收11至18岁的街童共600余人。


因为我是一中的学生会干事,功课及学生会工作都很紧张。是否参加街童会工作我还拿不准。黎克明以贴心人的情份动员我,“别小看街童会,它能团结许多学生和家长,帮助他们认清形势,(广州)天亮后都会出来支持新秩序!再说,你在街童会中受锻炼,也能培养出寻找新路向的胆识!”


于是,我去了大基头会文街童会,这里有100多街童分五个班。袁淑荘老师给我的第一个任务是解决导师不足的问题,并建议我到一中艺联团契中去发掘人才(当时我是艺联团契的主席)。1948年秋季,我已进入初三下学期(我们是春季始业),大家忙于准备应付毕业考试,接下来要准备升高中考试,这关键时刻并非谁都能抽空去当义工。再说,团契里的同学基本上住西关角,每晚坐车去河南大基头上课,车费积少成多,也不是每个穷哥儿学生都应付得了,我一时不敢轻易开口找人。后来想起同班同学李慈爱,她同我较熟,讲话随便,万一谈崩了双方都不会介意,我专程去光复南路她外婆家找她谈及此事,想不到她爽快地答应了。我又说动了团契里的活跃分子潘赐兰和低我半年级的卓慕书,我把这三个人一起带给袁淑荘,从此袁老师对我“另眼”相看!


街童会和普通学校不同,除了国语、算术采用小学课本之外,其他侧重于生活技能的学习,及如何待人接物、怎样有效利用工余时间等;生活重于识字,他们有一门工艺课,例如编织扫帚、垃圾篸,学生们的手工大都很好,还有就是非常重视唱歌课。


我负责会文街童会的唱歌课。黎克明先生很关心唱歌导师,在街童会导师学习、研讨、聚餐和野游的时候,不只一次地提点我和莫华骧(高第路街童会的导师,也教唱歌):“你们教唱歌,必须要让那些生活非常困苦的孩子们感到生活的快乐,看到光明的前途和真正的希望!”我给孩子们选教的第一首歌,是一首苏联名歌《快乐的风》,曲调欢快,歌词形象、生动,充满希望,极具情绪鼓动性,但有一些难度,我担心孩子们学起来过不了关。不料那些男女孩子很快就学会,唱得有节奏,有品味,有劲头,消沉的情绪被鼓动起来,又反过来鼓舞了我。


少年部决定举办一次街童歌咏比赛,地点在青年会大礼堂。我不是专业音乐老师,去哪里找歌,如何找到适合的歌?当时确是一个难题、一次考验!我想起李蕴嫦,她是市一职华光团契的负责同学,头脑灵活,点子多,擅长应付难题。我和她是在男女青年会少年部和少女部组织团契大联合时候认识的。当时在助理干事李宗达等的指导下,我、李蕴嫦、李顺洪、罗汝宁、徐全等组成市内各团契大联合的励进会理事会,我当选主席。1948年夏和1949年春,在女青年会全国协会的少女专家、美国干事Miss Morrison的策划指导下,由青年会少年部赵捷声、女青年会少女部林璇等人组织,励进会在丰宁路女青年会的大草坪上,举行过两次白日营,各团契来了将近三百人,其中一中艺联团契有许多人参加。每次白日营为期两、三周,营地开展各类文化艺术活动,聘请大学生当导师,著名文化人如金应熙、杨奎章、高岳杰等来主持文化讲座、哲学讲座和时事讲座等,讲述国家形势,介绍进步思想。


经李蕴嫦的提点和帮助,我找到了白日营众口激越传唱的几首好歌:《山那边呀好地方》、《团结就是力量》和《唱出一个春天来》,都是大学生爱国民主运动的热门歌曲,简单好唱,寓意明确,很能唤起学童们的觉悟!我第一次大胆上台指挥,会文街童会的孩子一唱成功,比赛获头奖,赵捷声在评比会上点名表扬了我。


1949年夏,国民党军队在解放战场上节节败退,兵源严重短缺,到处强行抓丁补兵源。那时侯广州河南河北的交通,海珠桥是独一无二的桥梁。晚饭后,我从长堤青年会骑自行车去大基头上课,下课很晚,独自回河北时桥上已无行人,桥脚黑暗冷僻,屡有大汉多人埋伏,突袭强行抓丁,用麻袋把人套住卖给国民党军队。黎克明警告我:“晚上不要去大基头了,否则被抓去当国民党的猪仔兵就惨了,再回去高第路上课吧!”


第二晚我去大基头上最后一课,向孩子们告别,不料全班同学嚎啕大哭,惊动全校,“盛情”难却,我只好继续每晚冒险去大基头。每晚下课过桥,都要全力飞驰冲刺,飞过后不免全身冒冷汗!


1949年10月的一天,国民党军队撤出广州前用大量炸药炸毁海珠桥,当时我已到青年会工作,恰好站在长堤会所门房,离海珠桥不远。忽然整个天空闪现出巨大的火球红光,爆出一阵阵天摇地动的隆隆巨响,继而爆炸声持久不断,大小石块暴雨般从头上及四周泼漂洒下,房子剧烈摇晃、不断抖动,我以为世界末日已到,无奈把性命交给上天安排,第一次虔诚地低头祈祷!后来才知道硕大的海珠桥已被炸毁,过河南的唯一通道断了,我不能再去会文街童会上课了!


参加“街童会”工作这段经历令我终生难忘,让初踏入社会的我接受了很好的锻炼和考验。广州刚解放,我和莫华骧、熊伯响(高第街街童会导师)等都光荣参加解放军去了;而关葆添等青年会中学的学生,在广州解放前参加了街童会的工作,解放后继续从事教育工作。

—— —— —— ——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广州基督教青年会 YMCA of Guangzhou

地址Add:广州市荔湾区培真路1号

电话Tel:020-81581042020-81800035

网址Web:www.gzymca.org

邮箱E-mail:gzymca@163.com

非以役人,乃役于人

Not to be served, but to 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