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青社是什么?一场例会,走进一个值得认识与向往的“Y”会员世界

“联青社”这个名字,总会让初次听到的人感到好奇:它是个什么组织?为什么总和“青年会”一起出现?如果看到它的英文名——Y’s Men’s Club,就能稍稍理解:这是一个以YMCA(青年会)会员为主体组成的特别社团。但它与一般的义工团体或会员小组又有什么不同?近日,广州联青社在YMCA芳村会所召开了2025年第四次例会(总第118次),我们就借这场例会的介绍,带大家走近这个少为人知、却值得认识的“联青社”。

广州联青社的例会,常由社长主持,议程紧凑而富有仪式感。它不仅是事务讨论的场合,更是知识交流与思想碰撞的舞台。每次例会,联青社都会邀请来自不同行业的嘉宾做主题分享,从国际局势、社会观察到专业知识,拓宽社友的视野与思维。这种“提倡文化”的坚持,是联青社的根本宗旨之一,也体现了“终身学习者”的共同追求。本次例会中,青年会干事谢珮丽带来了一场特别的分享,讲述了《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史料汇编》第三辑的编辑过程与幕后故事。而广州联青社在其中的支持也令人动容:多次策划筹款晚宴、社友捐赠珍贵史料、甚至亲身参与录入与文化转化活动,将历史记忆变为有温度、有行动的现实参与。

情感的延续:当代会员与百年前的对话

为什么一群现代青年人,会如此关心一套看似“古老”的史料?答案是:情感与责任的延续。1937年2月,一群青年会会员,愤慨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暴行,深感自身在动荡中投身社会、服务他人、建设国家的责任与担当,特此成立了广州联青社。今天的社友,在一页页泛黄的史料中,不仅看到历史,也感受到一种“对话”——他们在问,我们又该如何回应时代?正是这种历史厚度与人文温度,让社友们始终以“服务社会”为信念,把文化传承、品格培育与实际行动紧密结合。

“我要首先服务他人”——联青社的服务哲学

在这个强调“自我成长”的时代,有人说:“我要先让自己强大,才能被看见。”而联青社社友则说:“我要先服务他人,因为我也曾被他人温暖。”这一份看似“逆潮流”的理念,却正是他们日积月累中找到的成长密码:越服务,越成长;越奉献,越得力。

本次例会特别邀请了7位青年代表,他们都曾参与过YMCA的活动,也愿意更进一步了解联青社、支持青年服务。在会上,他们听取了广州地区联青社总监鲁亮先生的介绍。许多人表示:希望未来能成为联青社的一员,在服务中结交伙伴,在行动中实践理想。

创新尝试:广州联青社拟发起“青年社”计划

成长需要时间,也需要同路人。广州联青社正计划启动“青年社”本地实践项目,由社友出资支持20-35岁青年参与公益服务与社务运作,让他们在社团生活中不仅收获友情,还学习承担公民责任。“青年社”(Associated Youth Club)将是一个:真实结交友谊的空间,抵抗快节奏社交带来的孤独;拓展生活边界的平台,让青年人触及工作之外的世界;投身社会服务的机会,让“价值感”不只存在于职场中。它的设立,不只是机制创新,更是一次世代同行、理念传承的具体体现。

本次例会也是2024-2025社年的收官之会。社长金滨与副社长宋军带领大家回顾了这一年的精彩:友好联青社联席例会及联络友谊、主题文化学习与“知行大湾区”文旅、支持广州YMCA115周年庆典及社会服务、捐款捐物参与“百千万工程”……每一笔善款、每一次参与,不是“捐赠”而是“同行”。社友自愿缴纳每年1000元社费(含YMCA会费)与600元餐费节省金,全数纳入服务基金,由社友选举的司库负责管理,并亲身参与执行。

这,就是联青社:提倡文化、终身学习;联络友谊、结识挚友;服务社会、尽心尽意。亲爱的YMCA会员,你愿意加入我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