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CA逆行开展应急介入服务

6月3日,一则消息火速闯入本会干事线上交流群——广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的第16号通告。根据通告,本会服务的石围塘街正式被列入了封控管理区域(人员只进不出)。

郭云总干事鼓舞全体干事同工:“关键时候显示出勇气与担当,齐心协力,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战争!”经过紧急的工作部署,干事部里应外合,两手同时抓人员协调和物资采购及募集。

包括姚文富副总干事在内的15名社工前锋逆行封控区,在石围塘街社工服务站正式扎营,马不停蹄开展一系列应急介入服务,包括开设“24小时红棉守护热线”和滞留人员临时安置点、及时宣传辖内的封控政策与临时措施、向困难居民赠送防疫物资、为居民疏导情绪、劝阻在街头聚集聊天的居民、支援多轮全员核酸检测等。

在社工团队承担一线战“疫”任务的同时,谭云常务副总干事、刘婉妮副总干事等外围工作人员积极采购生活补给和募集防疫用品,并将物资运送至石围塘街社工服务站,为社工提供坚实的后方保障。

建立战“疫”机制

社工站负责人与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们保持密切的沟通与联系,了解并熟悉封控管理阶段关于民生方面的一切部署要求,以便更好地联动居委、物业、医护等力量,快速建立起服务石围塘居民的战“疫”机制,通过各种渠道切实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

在封控管理期间,社工站暂停了全部线下活动,社工通过微信群、电话等渠道及时向居民分享核酸检测通知、就医指引、孕妇服务指引、生活用品采购等各类信息,引导居民互助分享。在辖区内的各个核酸检测点,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社工身穿防护服,开展核酸检测支援工作。

开设“红棉守护热线”

6月3日起,社工站开设“红棉守护热线”,保持24小时畅通,解决疫情期间居民的实际问题。接线社工认真聆听每一个来电居民的诉说,仔仔细细地记录好他们的需求,温柔安抚他们的不安与焦虑。在挂上电话的下一刻,相关的需求及基本信息通过微信,传递给相应的社工跟进落实。

在封控管理期间,“红棉守护热线”一直处于被打爆的状态,最高峰一天能接听到100多个求助来电。截至解封日,“红棉守护热线”累计服务1852人次。其中,社工接到了由第三方转介的一条求助信息,获悉有一户家庭,两夫妻在外地出差被隔离,家里只有老人和年幼的2个孩子,既无法出门购置生活必需品,又不懂如何上网课。

为此,社工胡慧宁立刻联同物业人员上门探访,核实了该户家庭的具体需求。胡慧宁现场教老人、小孩如何使用平板电脑上网课,还对小朋友进行了紧急心理介入,舒缓了其由于爸妈不在家而产生的情绪问题。

设置临时安置点

根据街道办关于在社工站设置临时安置点的统一部署安排,社工们认真布置好一楼相关区域,添设了床位和干粮,并结合防疫要求,科学合理地安排好社工站内的食宿、洗浴等功能布局。6月4日,将近深夜12点,一位货车司机在街道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来到了社工站,成为临时安置点的第一位“住客”。此后陆续有11名滞留人员入住社工站,接受临时安置服务,包括住宿、衣服换洗、餐饮协助和情绪辅导等。

协助买菜、就医和取药

6月5日起,社工们组成“买菜小组”,一早抵达市场,为有需要的居民跑腿买菜。市场粮油肉菜水果供应充足,他们认真挑选,跟商贩讲价,向居民确认购买食品。买完菜后,社工挨家挨户配送食品。在封控管理期间,社工协助153户困难群众解决买菜、就医和取药等问题。

兜底人员摸查

辖区内的653位兜底人员,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生活情况如何?社工主动打起电话、上门探访进行全面摸查。而辖区公共交通停运,外展工作受阻,于是社工在家长群“求助”。热心的居民们积极响应,共借出7辆自行车和电动车。出行工具加持下,社工们一路开挂,逐一核实和满足困难群众的情况及需求。

路遇没戴口罩的婆婆,派发口罩;探访没饭吃的残疾居民,送上饭菜;碰见路边聚集聊天的老年人,劝其回家;发现滞留人员心急烦躁,耐心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