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rman Style Workshop 之 中德教育睇真D

继去年开始的关于德国的团队合作、德国人思维模式主题工作坊后,2015年来自纽伦堡的实习生小米
Miguel Kranz为我们带来了全新一期的German Style工作坊!本期主题是中德教育异同探讨!参加者有在校大学生、教师、职场父母等不同人士,了解德国教育的同时,也进行多视角交流教育方式方法。

活动开场的经典例牌环节,导师小米让参加者相互自我介绍,当大家记住彼此名字后,利用反应游戏强化彼此对对方名字的记忆。在大家逐渐熟悉后,小米带领大家参与小时候常玩的“抢凳子”游戏,然而规则稍作改动为“人数不变,凳子数量不断减少”,使参加者相互之间增加接触,也使大家感受到“每一个都需要”的引题。大家刚开始仍能紧挨着坐,但随着凳子数量减少,大家逐渐变得亲密起来,甚至要相互坐在大腿上,此时,大家在靠近的过程中感受到在参与中需要照顾其他人,避免漏掉同样参与的朋友。经过这一环节,大家熟络起来了。


接下来的两个环节,分别是德国教育系统和中国教育系统的相互介绍。首先由导师小米邀请参加者上台以中国父母的角色,演绎16岁孩子想和朋友上夜街的情景剧。

情景剧中呈现了中国平常父母的角色态度和教育方式,接着,小米简述德国父母更多在此情况下,会允许孩子出外,但必须晚上十点前回家,因为德国法律规定16岁青少年晚上不能在街上逗留超过十点,16至18岁青少年则不能在街上逗留超过午夜十二点。继而引入介绍德国的教育系统,德国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入读学校,经过四年进入中学阶段,此时会根据毕业成绩按初级、中级、高级三种进行分班,成绩高的孩子可以选择各级别就读,就读两年后进行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分班选择。其中高级班所学习的知识量最多,报读学生也最多,但符合条件入读的相对较少。中学后,有两种选择:一是进入职业培训学校,毕业后就到所学的专业对应行业就业;一是就读大学,专业院校或者研究生院校,都需要完成配定课程,毕业后再进入对应的专业职业培训,结束后正式踏入社会就业。介绍德国的教育系统后,参加者分成三组讨论,根据大家的经历将中国的教育系统以纲要的方式呈现出来,并相互展示分享。结果发现中国与德国的教育系统相像,同样从小学开始入读学校,六年后毕业进入中学,再六年后毕业进入大学或者高级职业学院,完成既定专业课程后踏入社会就业。


了解了两国教育系统后,三个小组分别以情景剧模式扮演家庭、学校、朋友三种角色,展示三种角色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家庭组展示孩子为获得家长承诺的奖励将试卷分数修改为符合要求的优秀成绩,却最终谎言被识破而获得教育;学校组展示了运用社工服务手法的直接参与体验式课堂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有所体验和感悟,达到言传身教的教育意义;朋友组则展示了不同朋友对孩子的态度和接触对其成长发展的影响。环节尾段,导师小米总结出孩子的教育需要环境营造和父母的适度保护。


活动最后,导师小米带领大家跳德国传统民间舞蹈小鸭舞,在欢快愉悦的音乐节奏下,结束本次别开生面的教育体验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