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候鸟安家

特约记者:周素莹
宾红霞

“我很喜欢这里,这里有很多书,还有社工姐姐,我们会和社工姐姐说不开心的事,聊完之后会觉得很轻松。”11岁的佳佳说话难得的老成,在她身边还有很多小朋友在嬉戏玩耍。这里是“小候鸟驿站”,每天放学佳佳都会和弟弟来到这里看书或者玩游戏。

正在上小学四年级的佳佳,祖籍河南,却一直在广州长大,能说上一口流利的广州话,俨然一个本地的小孩子。佳佳的爸爸妈妈在广州做茶叶生意,生意很忙,平时接送佳佳和弟弟上学放学的都是外公。每天放学之后,她一会来到“小候鸟驿站”看书或写作业,一直等到外公来接他们回家吃饭。

 

被边缘化的孩子

在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五金城里有一批像佳佳这样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大都是来到广佛地区做生意的外省人。平时忙于生意,父母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小候鸟驿站”成立之前,青年会的社工到五金城做需求调研,发现五金城内邻里关系冷漠,孩子们无人照顾,多数在铺面前或马路上玩耍,来往车辆杂乱,相当危险。回到家中,只有上网游戏、看电视,或独自做作业,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他们生活在城市,却得不到这个城市的关怀与照顾,与“户籍儿童”相比,他们被城市边缘化了。这对他们身心的成长必将产生负面的影响。

大沥镇位于佛山市南海区东部,东与广州市荔湾、白云区接壤,南与佛山市禅城区毗邻,是连接广佛两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纽带,素有“广佛黄金走廊”之称。全镇总面积125.7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6.6万人,常住人口约61.6万人。大沥镇作为佛山经济发达的地区,欣欣向荣的经济发展和频繁的国际交流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同时也必然伴随着大批的流动儿童的教育和成长问题。

2011年,大沥镇黄岐五金城发生“小悦悦事件”。两岁小女孩悦悦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和碾轧。两名路人先后路过,均对倒地的悦悦冷漠不睬,接着悦悦被另一辆车再次碾压。之后5分钟往来的十余个路人无一上前援助。这件事引起了国内关于流动儿童安全问题的极大反思。20123月,南方日报以“9万外来工子弟无一专门暑期托管班”刊登了全国人大代表胡小燕提出的外来工子女托管问题的讨论。因此引起了南海区政府的高度重视。

如何保障流动儿童的安全,如何将这些流动儿童纳入当地公共服务体系,使他们有机会享受到社区的服务,增强他们的安全感、自我规范和社区认同感,促进流动儿童家庭融入社区,建设和谐幸福的社区成为大沥镇不容忽视的建设重点,同时也是对社区服务面临的最大挑战。在诸多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小候鸟驿站”应时而生。“小候鸟驿站”是由南海区社工委、南海区妇联、大沥镇政府联合打造,由广州基督教青年会创办的三一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运营,主要服务于广佛国际机电五金城以及周边区域流动儿童及其家庭。

 

为小朋友服务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五金城里约有100名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其中314岁的有70名,周边地区的“流动儿童”更是多达300人。“小候鸟驿站”社工主任谭云介绍,“小候鸟驿站”就是以这些小朋友为服务对象,每周的周二至周日提供免费的托管服务、品格教育、安全教育、亲子活动等。

谭云家住在广州杨箕,而“小候鸟驿站”位于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每天上班她都要跨越大半个广州城来到南海,先坐半个小时地铁然后再坐30分钟的公交车才能来到这里。“基本上是早上7点出门,晚上8点后才能回到家。”同样在“小候鸟驿站”工作的骆姑娘往返广州南海的路途更远,她家住在比较偏远的白云区人和镇。每天一大早出来,然后电动车、地铁、公交车齐齐轮番上阵,历时1个半小时,横跨白云、越秀、荔湾三个区,才能到达驿站。但驿站的社工们对此并不太在意,而是全情投入到服务当中。“日子过得挺充实”是她们共同的感受。有时候家长和小朋友之间有什么不可以直接调解的矛盾,社工通过了解两边的情况,充当一个沟通的桥梁和润滑剂的作用,协调双方的关系。尽管社工的工作还未得到当地社会大众的普遍认识与理解,社工们仍然愿意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奉献在服务对象的身上,为此往往牺牲了陪伴自己家人的时间。“我觉得来驿站的居民、孩子就是我的家人。”社工廖姑娘热爱这份工作,“虽然没有与常人一样的业余生活,但陪小朋友玩也是我玩啊。我觉得跟他们玩就是一种放松方式,非常开心。”

除了时间上的付出,更重要的是社工对孩子们爱心的付出。儿童的心理是最容易摸透但也是最难把握的,所以如何针对小朋友的心理状况,设置一些适合各个年龄段,受小朋友欢迎的活动项目,也是一件费心劳力的事。驿站的服务基本都是由三位驿站社工策划的。不过这个项目团队并不孤独,在她们身后还有广州基督教青年会的大团队。其他同工会对“小候鸟驿站”给与支持和帮助,包括课程设计、教材资料编写等,都是由大团队携手完成。

 “小候鸟驿站”是一个针对性特别强的项目,主要针对南海区大沥镇五金城这一片区域的孩子。广州基督教青年会的核心价值是诚实、关爱、尊重、责任,他们在策划活动时会尤为注重向小朋友传递这些价值。在“关爱”主题的品格教育课堂上,廖姑娘让小朋友们体验戴上眼罩倒水,很多小朋友都大喊“好难”。正是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小朋友们开始明白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处境中会有不同的难处与需要,需要大家彼此体恤与互助,这样,生活就会变得幸福与美好。

 

这里有拼图,有书还有空调

 

下午5点放学之后,小朋友纷纷来到“小候鸟驿站”,顿时热闹非凡。他们大多是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带过来,一来到就直奔向自己喜欢的玩具,专心致志地玩起来。“这里有很多玩具,家里没有那么多玩具。”小妮一脸天真地说。弟弟浩浩今年才2岁多,已是“小候鸟驿站”的常客了。他们的奶奶说,家在附近,平时家里人忙着做生意,没空照顾他们。驿站犹如一个免费又安全的托管中心,而且还有社工姐姐和小朋友们边玩边学习。家长们都表示把孩子放在这里活动,他们很放心。

年龄较小的孩子一般过来玩玩具或者是拼图,年长的孩子则是做作业、看书。从小就很喜欢阅读的佳佳非常热衷来“小候鸟”看书。之前佳佳由于考试压力大,影响了心情。可是参加了社工姐姐办的“期末考试加油站”之后,她觉得放松了很多。“爸爸妈妈平时没有时间管,所以我们都是自己做作业的,考试时就会紧张。而现在有社工姐姐帮助我们、陪着我们去面对压力,我就没那么害怕考试了。”

除了日常的课后托管外,“小候鸟驿站”还有很多精彩的活动,例如“周末小厨房”、“英语唱游Sing & Play”等等。每逢节假日,社工们还会精心设计相应的主题活动来满足小朋友的需求。比如今年7月,驿站就推出了“童享无忧”安全教育夏令营、“玩出好品格”品格教育夏令营等活动。为了让小朋友接触更多新鲜事物,拓宽眼界,驿站社工还依托青年会的国际交流平台,策划了“文化无界限”中美文化青少年交流营,以及“世界文化”之跆拳道体验营等既好玩又具异国文化风情的夏令营。

 

齐心协力,让候鸟安家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统计公报,全国流动人口已达2.36亿人之多。这表明,伴随城市化和人口流动,流动儿童数量还会持续增加,流动儿童面临的问题可以说是现阶段乃至相当长一个阶段必须关注和着力解决的社会问题。“候鸟现象”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但是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方面却没有跟随经济发展的步伐对其作出调整。“小悦悦事件”的发生为人们敲响了警钟,流动儿童的安全教育问题和品格塑造问题必须受到重视。

2001年,广州基督教青年会就针对外来务工子女的生活状况在天河区展开调研。结果显示外来工子女缺乏亲子沟通、社会交往单一,存在不同程度的自信缺乏和社会融入障碍,由此青年会发起成立外来工子弟服务小组并持续服务至今。该服务小组以提高外来工子弟的自信和本土文化认同为服务目标,通过团康游戏,提高其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并定点服务于天河区雄鹰小学。2008年又成立外来工小组,服务于工厂女工,通过讲座和游戏方式,介绍自我保健知识和疾病防范措施。2010年上述两项整合成为外来工及子弟服务项目,从成立至今共计服务外来工及其子弟2万多人,获得天河区教育局的嘉奖,并在2010南都公益基金的项目评选中获得优秀项目称号。2011年经羊城志愿者服务基金会资金支持,整合成为彩虹计划亲子运动会项目,通过团队组建、赛前训练、亲子讲座和亲子运动体验,增进亲子交流和相互认同。

“小候鸟驿站”就是广州基督教青年会在原有服务基础上与南海区妇联共同打造的首个以外来人口为服务对象的服务中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央视新闻、凤凰网、新华网都对“小候鸟驿站”进行了相关报道。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流动儿童这个群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小候鸟驿站”只是广州基督教青年会与南海区妇联在关注流动儿童的第一步。接下来,广州基督教青年会将与南海区妇联以及更多的公益组织进行合作,整合资源,打造更多的“小候鸟驿站”,通过“筑巢”行动,让外来孩子把南海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真正地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