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传承,从早期社会服务到建设幸福广州

                                    田 甜 梁淑彦

广州作为近代重要的口岸城市,一度深处新旧文化的激荡和强敌觊觎之中,广州基督教青年会(以下简称广州青年会)就诞生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自1909年创立以来,广州青年会始终秉承“非以役人,乃役于人”的会训,本着基督博爱和牺牲的精神,扎根本土开展服务。基督教青年会虽为西方文明产物,却积极融入本土文化,致力于对人的培育和公共精神的倡导,寄托了近代基督徒知识分子和有志青年强国为民的远大抱负,因而能跨越时空,从战时服务最持久的民间社团持续投身至当前幸福广州建设事业,其奋进历程不仅为广州的社会发展史和抗战史书写了独特一页,也展现了青年会人及青年群体对国家大义和社会责任的思考与承担。

一、“人格救国”和强盛国家的召唤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国内爱国志士奋起,纷纷思考如何救亡图存,强盛国家。19231016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第九次全国大会在岭南大学召开,时任全国协会总干事余日章先生在会上正式发出“人格救国”的号召。主张通过开展公民教育和平民教育,使民众的人格得到完善,促成民族强盛。“人格救国”主张一经提出就得到孙中山的支持。孙中山先生素来关注青年会在培养青年道德、能力、思想进步方面的努力,强调“青年会以造就人格为唯一目的,而人格完全即可期种种事业均得圆满之结果”;肯定青年会团体倡导的“群育”精神能改变民众一盘散沙的状态,使民族强盛成为可能。

19231020日,孙中山在岭南大学副校长钟荣光(青年会首任华人会长)的力邀下出席大会,并以《国民要以人格救国》为题作了近两小时的演说,认为“人格救国是青年会以大团体发起爱国运动,在中国是属第一次”,并赞誉青年会是造成好国家的好团体。

此后,广州青年会开公民教育之先,组织公民研究社,参加者多达1400人次。1927年,《广州青年》刊载《公民教育运动宣言》,宣告“我们提倡国民教育运动,使人人都晓得自己当负的责任和应具的公民知识”。随后又陆续开办公民教育演讲会、公民教育展览、名家演讲、童子公民养成团等,为民众提供礼仪常识和技能教育;在平民教育方面,于1922年发起成立“广州市平民教育运动委员会”,开展大规模识字运动并分级设立“平民识字部”和“平民义学部”,向民众普及文化教育。

    二、战时服务和救济民众的奋进

19377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拉开序幕。民族危难之时,广州青年会集合大批爱国青年发起战时服务,投身保家卫国的大潮。19381021日广州沦陷,青年会迁至香港建立临时办事处,后于1939年迁往粤北重镇曲江即临时省会所在地继续开办服务工区,开展抗日宣传、随军服务、学生、归侨、难民救济等,并成功组织“枫连疏散”,撤离大批受困民众。

1945126日,韶关沦陷后枫湾地区难民数量陡增,为安全疏散,青年会决定开辟一条由枫湾经小坑、华屋、隘子、坝子、坡头到连平的疏散线,长达300余华里。为保证这条横跨曲江、始兴、翁源、连平四县的救济线安全运行,青年会派出干事等十多人沿线设立工作站,每站隔几十华里,以确保难民顺利转移。到同年7月,枫连线共组织疏散4000多人,收留难民累计达5万余人,还治愈了沿线患疟疾村民四五百人。枫连线被后人称为最为妥当周全的疏散路线,并有诗赞誉:“韶关沦敌手,官兵弃民走。幸得枫连线,来把灾黎救,入得难民营,食住两无忧。”

抗战期间,全国各地基督教青年会在团结民众、救济灾民,服务军队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周恩来总理在1950年曾评价:“在抗战期间,基督教青年会等宗教团体也起了很好的作用”.

三、传承百年使命和服务社区的创新探索

1985年,广州青年会正式复会,并在2008年召开复会以来的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修订《广州基督教青年会章程》,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改革开放新时期,广州青年会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根据社会主义建设需求,不断创新理念,拓宽服务形式:一方面,持续开展长者、青少年、特殊儿童、外来工及子弟和乡村建设等14个不同领域的服务,建立以戒毒帮教、“同在一片蓝天下”广州特殊儿童运动会、地中海贫血儿童援助项目和精神艺术康复为代表的品牌性服务事工,在地区支持、弱势群体帮扶、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也十分关注个人尤其青少年的培养和造就,以“爱与奉献”的核心文化鼓励并带动他们发展兴趣、参与社会服务,实现全人发展。此外,还根据社会需求吸纳社工人才,创办广州市三一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规范化、精细化自我要求,在当前建设幸福广州、创新社会管理时期,积极拓展政府购买社区服务,以自身的国内国际网络优势和服务经验,为居民的幸福生活助力。

20109月开始,经过半年多的积累和储备,广州基督教青年会社工部的同工们在20116月开始了社区介入,分别与民政部门、天河区黄村街和石牌街街道居委对接,了解社区现状、需求,编写服务项目方案。20111011日和113日,黄村、石牌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相继揭牌,实现了广州市宗教团体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崭新突破,为宗教界参与社会服务提供了宝贵经验。

黄村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围绕长者、青少年、家庭、义工队伍建设等开展康乐今夕、邻里守望、智慧之家、幸福义工和先锋党员等服务。而石牌中心则确立了长者、青少年、家庭、双外服务(外来工和外来人)、志愿者培育等主要服务内容。社区服务的方方面面犹如试金石,砥砺着年轻的社工团队。青年会多年的服务经验在得到应用的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做好社区服务、如何以行动体现青年会的团体文化和理念,如何将专业手法应用于居民需求和社区倡导成为每个三一社工需思考的问题。

经过大半年的艰苦创业,现在的黄村和石牌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环境整洁,随处可见温馨提示和活动介绍。每到周末和晚上,两个中心总是灯火通明,好奇的社区居民进来走走看看,选择感兴趣的活动参加,和平时难碰上的邻居打个照面。老人们来中心按摩保健,家长们来听讲座看电影,孩子们来参加小组活动。但故事的开端并非总是这样简单和顺利,社区居民对三一社工的接纳也经历了一个过程。但是在
“非以役人,乃役于人”的信念支撑下,年轻的社工们克服了种种困难,以真诚的付出和专业的服务,让居民们在点滴间体会到三一社工服务的精心、细心、贴心。2011
年,黄村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所在的中海康城社区被评为“广州十大幸福社区”。

    广州基督教青年会百余年历程与广州的城市发展、社会进步交织共进。作为外来文化的种子,能在本土扎根、生长,以浓荫福泽他人,其过程中凝聚了青年会人对使命的坚持,对基督服务精神的理解和践行,以及对时局的把握和回应。在当前幸福广州建设时期,广州基督教青年会将坚持与时俱进,对团体使命进行新的理解和诠释,深根沃土,以更为优质、高效的服务,推动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进程,续写历史,泽被一方。